樂跑 | 2021 棲蘭林道越野 半百人生,半百林道,原來總排是這個感覺
【緣起:撞到月亮的樹】
2017年,從新聞報導中得知,在宜蘭棲蘭170線林道十公里處,有三棵比鄰而生、宛如撞到月亮的—「台灣杉三姐妹」。
2018年3月,我開始關注「棲蘭林道越野賽」。
2019年,南山樂跑成立,得知跑團成員和文山新店寶橋大隊的小顧和黑龍計劃參賽,決定與他們一起前往朝聖。
【疫情:一起延賽的身心】
2020年底跑完台北富邦馬拉松後,2021年渣打馬因疫情停賽。那一天,我和堯輝跑完環半個台北自助馬,但暈眩的困擾自始終揮之不去。
5月,台灣疫情升溫,「棲蘭林道越野賽」延至12月11日。7月接種第一劑疫苗後,副作用折磨了一個月—期間上吐下瀉、暈眩、異位性皮膚炎接踵而來,跑步與登山就斷斷續續。
9月中旬,恢復規律的練跑,開始週末的LSD(長距離慢跑),為賽事備戰。有時從新店出發跑銀河洞越嶺,有時與堯輝、小Mao一起輕鬆跑桶后林道。
隨著訓練調整,跑量從每週40K逐漸提升到90K,速度也從每公里7:00進步到5:30。賽前一週,我在政大操場以4:30~4:40的配速完成13K,感覺體感不錯。
【琴聲:輕拂湖面的悠揚旋律】
賽前一日,我載著南山跑團的小Q、大L及小熊一路前往明池。到達後,我們在湖邊欣賞小提琴家林吟恩的現場演奏。
吟恩已在明池演奏六年,是位健談又富藝術氣息的隱士。他分享了自己在明池的生活點滴:「演奏趣事、黑天鵝離家、大霧風光、雪中明池……」讓人著迷。他的攝影作品中,雪中的明池、大霧的風光,靜謐而有旋律。
我們請他演奏《雪落下的聲音》《涼涼》等曲,坐在湖畔靜靜聆聽,感受雲霧繚繞的山嵐之美。
【期待,雨停、日出,站在起跑點】
下午6點,山上持續飄著微微細雨。
晚上,和隊友一起吃飯,聊比賽、完賽時間。明天他們跑25K ,應該很快可以回到林道口,只好讓他們等我。
「上坡大約每公里7:30到6:00,下坡大約6:00到5:00;平均每公里6:30的速度,大概5個半小時完賽」,我說。
飯後,在大廳報到檢視強制裝備,就回房準備明日的服裝;我跟大L說,「這場比賽的鞋子、服裝,讓我難以抉擇」。
天氣多變,路面濕滑,不知要穿越野鞋或一般跑鞋,服裝也不知要穿甚麼?
還有一堆裝備要背,風衣、雨衣、手機+備用電池、羽絨衣..真是要去跑山了。
最終選擇了Hoka Speedgoat 和 RxL的衣服、褲子。
晚上9:00上床,一夜難眠。3:30起來著裝,吃2片吐司,喝點水;4:00出來搭接駁車,天上的星星好亮、好美。
4:50來到林道口,寄好物,轉頭就遇到黑龍,聊了幾句,就前往搭車。
但,接駁車不見了。
【美好的日出、意外的旅程】
5:00 100K組鳴槍起跑。
經一再詢問司機、志工,原來我的車載志工上林道,志工請我搭另一部。不久,又換一部。
終於出發,通過林道口檢錄,沿林道緩緩而上,車外100K的跑友奮力往上跑,想尋找100K小顧的身影,但沒有找到。
金黃色的陽光穿出雲海,太陽漸漸升起,司機大姊提醒我們看雲海。
「雲海、日出、遠山,杉木」,真的很美,但有點累,閉上眼睛休息。
突然間車體滑落,身旁的玻璃撞上山壁,車輪滑入了山溝,車門也被卡住。
幾個司機合作下,終能從後車門爬出脫困。
我一直往前走,心裡想著快走到比賽起點。旁邊的跑友說有3~4公里,我回說就算加碼都要跑過去。
一邊趕路一邊拍照,走了數百公尺,起點到了,真是大難後的好結果。
【開跑了,穿越絕美的林道】
不久,再次遇到黑龍,一起相互拍照、聊聊天。比賽倒數5分鐘,閉上眼睛冥想,「叮嚀自己平安回來,好好體驗這秘境的輕越野」。
10、9…3、2、1,開跑了。調整步伐、呼吸,欣賞這綿延不絕的林道之美。
林道絕美,但泥濘、排水溝、大小碎石很多,告訴自己要小心。
0~2K一路下坡,有點喘、步伐凌亂,看著遠方黑龍的背影,一路跟著。
2K,開始緩上坡,人少了,慢慢的看準踩點、調整節奏,順順跑。
4K,身體暖了,脫掉風衣綁在腰間。
7K,雙腳輕快,左閃右閃,慢慢加速,一路來到「三姊妹」。
【三姊妹,傳說中的台灣杉】
11K,一個彎道過來,看到高聳雄偉的「三姊妹」,停下腳步。這趟,就是要看「三姊妹」。
台灣杉「Taiwania」是全球唯一以「台灣」作為「屬名」的植物。魯凱族以「撞到月亮的樹」稱呼它。
在志工協助下,有幸和「三姊妹」單獨合照,圓了此行的計畫。
取得信物往回跑,對面的跑友一路喊著加油。
16K,跑友喊著總10,我半信半疑,吃點補給,繼續順順跑。
這期間心律一直維持在145上下,平均每5公里約在32分。
【總10喔,快、快、快】
20K,開始上坡,路越來越陡,特別是22~23K。補給站終於到了,補充水、喝點舒跑、吃香蕉,繼續往上。
24K,看到熟悉的身影,滿臉笑容的小顧,一下子感到很輕鬆。
「小小吳,衝很快喔」、「我要棄賽了」,小顧說著。
「總10」,旁邊的賽道裁判突然說。
「總10喔,快、快、快」,小顧一邊說著,一邊拍張合照。
「不可能啦,30K後我就失速了。」我往前跑、一邊回頭告訴小顧,一邊是這樣想。
【是對手,更是隊友】
不久,看到卡在水溝的接駁車,拿起手機,邊跑邊拍張照留念。回到台北,小顧在FB說「司機在車上睡覺等吊車,害他在那等接駁車1小時」。
25k~29k陽光從樹梢間灑下來,林道、陽光,景緻特別優美;泥濘路況,起伏多變的地形,才剛下坡,隨後長上坡,依舊考驗著雙腳和毅志力。
30K遇到跑友,一起上坡快走、下坡順順跑,彼此相互打氣,度過這段艱辛的路程。
33K,又是艱難的長上坡,步伐放慢,看到林間起霧,「好累、好想睡、好厭世」。
回到終點時,和共跑的駱兄(總10,來自台中)聊起那段路程,應該是撐過這場比賽的關鍵。
35K到了補給站,喝杯咖啡和排骨湯,補了水、舒跑和香蕉,吃吃喝喝繼續挺進。
人越來越多,看到25K組的回收車,回收車的司機笑著問我,「要不要上車」。
大腿很硬,小腿緊痠,快跑不動了,吃一包能量膠,感覺有點恢復。
林道旁邊的距離指標數越來越少,就數著37K、38K,來到40K。
42K,終於完跑一個馬拉松,但還剩8K。
【好,就放空檔下山】
43K,進到最後一個補給站,喝點水,再補250cc。
志工告訴我,「快到了,剩下7K都是下坡」,我說「好,就放空檔下山」。「記得踩煞車」,志工笑著回說。
志工叮嚀的「煞車」,是一步一步的艱難;長長的下坡,又緊又痠的雙腿,我試著安撫著它。
心中的小劇場,說服著自己,就這樣數過44K、45K。
46K,雙腿開始抗議,快抽筋了,含一顆鹽錠騙騙它,心情慢慢舒緩、篤定。
47K,放鬆放空,跑感越來越輕快,拐過一個又一個彎道。
終於,來到最後一里路。
【總排,就是這個感覺】
49K,看著美好的杉木,跑在一個人的森林,終點快到了。
突然想起貓空、指南宮和夜晚的河堤;想起了家人、朋友、想起了一起練跑和賽道上的跑友;
還有一路辛苦的志工,這片森林、林道和翻山越嶺才相遇的「三姊妹」,心中有點激動和感動(眼眶不知有沒有紅紅的)。
49.8K,過了最後一個彎道,看到遠方的拱門。
「男總六進來了」,終點前200M的裁判說著。「輕鬆跑完」的終點線就在前方。
我忍著隱隱抽痛的雙腿,加大、加快了步伐,高舉雙手,奔進終點線。
50K,步伐和時間剎時停止,在向賽道致敬後,半百人生,半百林道,原來總排是這個感覺。
【後記】
爬升1152、下降2275
平均分速:06:32(5K-31 / 10K-33 / l15K-32 / 20K-31 / 25K-35 / 30K-35 / 35K-34 / 40K-32 / 45K-34 / 50K-30)
強制裝備:雙肩背包、保溫毯、風雨衣(可風衣+雨衣)、水0.5L、 手機+備用電池、哨子(緊急求救用)、杯子或碗、羽絨衣、醫護包(任三項)及前後燈具

留言
張貼留言